爱邮购集运
成员企业

包裹集运管家

咨询电话
400-996-8838
亚马逊店铺买卖很火?你知道交易背后那些坑吗

活跃的交易市场


自2021年年初以来,亚马逊店铺交易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从2020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以收购亚马逊店铺为主业的品牌加速器公司已有60余家,其中接近10家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或是招募了中国代理,而市面上更是流传着1000家目标店铺的名单,这1000家店铺被视为理想的品牌收购标的。

不少卖家可能在近期都或多或少收到了有些买方甚至是代理机构的邮件或者其他沟通请求,不少卖家朋友可能都有听闻身边某位卖家朋友通过店铺出售大赚了一笔,甚至有的已经完成店铺出售的卖家朋友在得知现在的行情后进一步感叹“卖便宜了!”,这样繁华的场景的产生大致可以归结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卖家封号,增加了经营风险。从今年5月开始,大批大卖品牌店铺被封停,背后涉及了多个知名的华南顶级大卖家。据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统计,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亚马逊平台上被封店的中国卖家超过5万,已造成行业损失金额预估超千亿元。亚马逊这样的封号政策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卖家持续经营的信心,进而选择出售品牌、套现离场。


2物流费用猛涨,增加了运营成本。针对海运的运费,最近的涨价幅度确实很大,如今的美西的运价基本都在20元以上了,美东还会高一些。价格跟着市场上涨,而且舱位真的很紧张,不好订舱,尤其是近期很多卖家都在备战旺季的货。运费上涨的同时,船公司旺季附加费也来了,这无疑又进一步增加了卖家成本。日前,马士基发出通知,从8月16日起征收旺季附加费,其中,每20英尺集装箱收取750美元,每45英尺高箱收取1500美元。也有其他船公司将于本月月底开始征收旺季附加费。再加上疫情影响,造成的海运延误也对卖家的备货、运营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部分卖家在这样一个时机,可能直接选择下半年不再大批备货,准备出售品牌。


3加速器公司大举进军中国。正如上文所言,部分买方大力布局中国市场,针对中国卖家聘任了中国工作人员,甚至部分买家直接给出了普适性的政策,只要推荐店铺成功完成交易,均会给出5-10w美金的奖励,在这样的激励下,市面上也出现了诸多进行撮合交易的中介机构或是个人,直接推动了亚马逊店铺交易市场的繁华。


狂热背后的坑


在有上述因素的刺激下,店铺交易市场也显示出相当的活跃量,高峰期,赐恒团队在一周内需要沟通50多家卖家,但是在目前狂热的表象下,真的顺利完成交易的店铺数量却并不如预期那么大,部分交易甚至出现了一些迟缓、反复。店铺交易并不是简单的买和卖,交易涉及的是资金、资产的跨国流动,赐恒团队根据实际的案例总结了店铺交易背后的“坑”:


01满世界的中介和买家,该相信谁?正如上文所述,受到买方佣金的驱使,大家纷纷涌入这个行业,试图撮合身边的人进行店铺交易,但是中介机构的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是一些非专业的个人也加入到这个行业,对于卖家而言,面对着不熟悉的买家或是能力不够的中介,并不能产生完全的信任,尤其是部分不专业的中介个人,为了撮合交易,可能会拿着卖家信息满世界的宣传,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引起竞争对手的关注;完成初步撮合后,不清楚后续程序或是完全站在买方角度盲目推进流程,以上的情况无疑不都是增加了卖方的信任成本,从而不敢贸然推进店铺交易;


02不同的offer之间,如何选择?在顺利接触到真实的买方后,优质的店铺可能会吸引到多个买家的兴趣,面对着多个offer,买家应该如何选择,除了对比估值、交易条件该如何分析?更重要的是,买家背景如何,是否有后续的资金支付实力?


03尽调进展为何一再延后?相较于最开始的店铺交易流程的摸索,现在的尽调流程效率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相较于众多卖家想着趁着下半年旺季来临之前完成出售的预期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买家都能匹配迅速响应的尽调团队,尤其是大部分买家的尽调团队仍然是在境外,不同买家收购的逻辑不尽相同,有的注重供应链的梳理,有的更在意选品策略,有的更在意产品广告策略,不同的买家尽调的侧重不同,若双方沟通不畅,也同样会导致尽调期限延后。


04分阶段付款的复杂安排如何理解?目前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店铺交易可以做到一次性付款,甚至于某些买家的首批款付款比例仅仅在于50%,但首批款付款比例真的是越高越好吗?在原来的卖家已经不负责运营的情况下,后续款项仍然与净利润增长率挂钩的付款安排合理吗?这些专业条款的设计同样可能困扰着卖家,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交易的顺利进行。


05真的可以无风险的完成店铺过户吗?这是对于卖家而言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店铺顺利转让、顺利完成交易这样是最完美的结局,但是亚马逊官方并没有明文允许直接变更店铺后台主体,卖家更是担心擅自变更后台店铺主体可能引发kyc审查,交易无法完成事小,更进一步的对店铺本身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事大,而市面上各个买家对这个问题几乎都是采取讳莫如深的态度,部分经验丰富的买家会简单的告诉初次接触的卖家,他们有官方的沟通渠道,历史上的案例均完成了变更,但是据我们的了解,事实可能更为复杂,部分案例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收到了亚马逊官方的询问,影响了交易的进行。